小黄帽和小蓝帽的区别
1、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(海子)
◆海子,原名查海生,人们习惯称他为"北大诗人海子",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,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,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.1983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.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93.他曾长期不被人理解,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上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的诗人.他在极端贫困、单调的环境下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、小说、戏剧、论文.
小黄帽和小蓝帽的区别
◆海子一生短暂却成就卓著,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.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就是他的抒情短诗中的佳作.这首诗共三章.第一章虚构一幅自由独立、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,一股清新潮润的气息扑面而来.第二、三章表达对亲情友情的珍惜,一股温暖甜美的气息扑面而来.这首诗两次说"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",都表达美好的情感.在人生观、价值观上既肯定世俗生活,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.诗人心怀始而热情开放,终而收合封闭.表明海子这首诗在情感的清纯、明净、世俗化的背后蕴蓄着某些复杂性、矛盾性的东西.;"面朝大海"本来是面对空旷、虚无,但海子独具慧眼,竟然看出了"春暖花开","春暖花开"是诗人的"心画",是梦想的温柔之乡,寄托着诗人无限渺远的情思遐想.
◆孤独寂寞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,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.既是诗人也是海子生前好友的西川说:"对于我们,海子是一个天才,而对于他自己,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'王',一个'物质的短暂情人',一个'乡村知识分子'."他的孤独并不是社会疏远了他,而是在他受挫后他有意识的自我封闭自己,把这种寂寞和孤独转移到诗歌创作中去,开辟自己的精神乌托邦,这一点常人是不理解的.在他的房间里,你找不到电视机、录音机,甚至收音机.他在贫穷、单调与孤独中写作,他既不会跳舞、游泳,也不会骑自行车,这是一个真实的海子.他认为,诗就是把自由和寂寞还给人类的东西.在其绝命前写下的名篇《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》中,这是海子在绝望之际对恋人的祝愿:"给每一条小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/陌生人,我也为你祝福/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/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/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/我只愿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",他把幸福留给了他人,而自己忍受的是莫名的不可排除的孤独和寂寞,这就是海子.封闭的自己,平时与人交往不多,现实的压抑,加上几次都与爱情擦肩而过,使得他更像一个孤独的孩子.海子实则是一个孤独的吟唱者,一个内心空灵的诗人,表面上他孤独,但他通过写诗,构建着诗歌大厦,独自品享着寂寞的美丽,他又是一个精神的富足者,永远沉湎于自己想象中的精神家园.思想者总是孤独的,一个人的思想越是深刻,他就越难在生活中找到知己.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清醒,往往意味着痛苦!
◆海子的抒情短诗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侵入人血液和灵魂的巨大力量,加上其身世经历的悲剧性,更促使了其短诗的不朽.可以这样说,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离去,标志着中国当代诗歌纯粹歌咏时代的终结.直至今天,我们也没有看到比海子的抒情诗更纯粹的抒情诗出现.
2、《我与地坛(节选)》(史铁生)
小黄帽和小蓝帽的区别
◆史铁生,北京市人,"文化大革命"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,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,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,现为专业作家.作品有《我的遥远的清平湾》《插队的故事》《夏日的玫瑰》《合欢树》等等.《我与地坛》(1991)是作者对自我在过去十年写作在内容、思想、形式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解剖,为写下去(活下去)寻找理由."我从双腿残疾的那天,开始想到写作.孰料这残疾死心塌地一辈子都不想离开我,这样,它便每时每刻都向我提出一个问题:你为什么要活着?——这可能就是我的写作动机.就是说,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."
◆史铁生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:"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,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,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,以便不断的去看它.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,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,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."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.
◆在这个荒芜的园子里,作者化了几年的时间,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思考和解读.这一过程是艰苦的,但也是必要的.现在,我们来看看作者经历了哪些111上的挣扎和心灵上的洗礼.且看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,他认为:"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."就是说,死是目的,生便是过程,所以,史铁生把孔子的"不知生,焉知死"改成了"不知死,安知生",所以,他这样告诉别人,"人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里去,结果忘了我们本来从虚无里来".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,史铁生这样写到:"午后,如果阳光静寂/你是否能听/往日已归去哪里?/在光的前端,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在存在中/生死同一""生死同一",即过程就是目的,死是一种回归.史铁生眼里的死,有着回家的温馨.
小黄帽和小蓝帽的区别
◆史铁生能够领悟生命的内涵,首先,在于他战胜了自己的残疾.前面说过,史铁生最崇拜的明星是卡尔刘易斯,但他们见面的时候,史铁生却没有丝毫卑怯的阴影.因为他意识到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,9秒99的卡尔刘易斯也不例外.而此后卡尔刘易斯输给了约翰逊.在《我的梦想》中,史铁生说,"后来知道,跑进9秒79的约翰逊战胜卡尔刘易斯是服用了兴奋剂,对此,我们该说什么呢?约翰逊的故乡牙买加的人们这样说,'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,我们都会欢迎他,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,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.'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.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?"在这里,史铁生深刻的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局限,而且还有比111残疾更严重的灵魂残疾的人,他们更需要同情和抚慰.因此,史铁生终于从残疾的阴影里走出来.记得原野在《人生》一诗中这样写道:人生,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,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.这中间的时光,就叫做幸福;人活着,当哭则哭,声音不悲不苦,为国为民啼出血路.人死了,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,数一数,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.诗人用了朴实的言辞道出了生命的真谛.人这一辈子说长不长,说短也不短.或长或短,自有论道.而贯穿其中的生命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.史铁生在这里也给提出一个重要的论题,人应该怎样战胜自己的苦难,开始对生命意义的探求.
◆2002年,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,那段授奖词也许是对他最精当的概括:"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.他的写作他的生命,完全同构在了一起,在自己的'写作之夜',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,说出了最为健全而103的思想.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,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,他睿智的言辞,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."
◆由史铁生的小说《命若琴弦》的电影《边走边唱》,电影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贯穿始终:"千弦断,天眼开."这句话的背景是盲人琴师的师傅说过,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能带来光明.盲人对于光明的渴望,残疾了双腿的人对于行走的渴望,从来不会停止,在史铁生的作品里,我们始终能够读到这样的渴望,他从来没有掩饰过.
小黄帽和小蓝帽的区别
3、《我有一个梦想》(马丁路德金)
◆1963年8月28日,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,要求种族平等.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词,立即举世闻名.他讲话没有讲话稿,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,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,这就是"我有一个梦想".
◆马丁路德金(1929~1968),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.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.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,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.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,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,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.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.1929年,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.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.1948年他大学毕业,担任教会的牧师.当时在南部各州.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虽然美国在1865年学结束了奴隶制,然而南部各州.通过了它们自已的法律,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.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.在商店.饭店.医院.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,且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.毕业后相信,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,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,在他的一生中,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,给他们平等到的权利.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.他将全部奖金(54,600美元)献给了自由运动.1964年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,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.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这法律.从那以后,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.其思想对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.美国政府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(金的诞辰为1月15日)为全国纪念日.从1987年起金的诞辰亦为联合国的纪念日之一.
◆梦想是生命的织锦;人到了没有梦想的时候,也就是生命力完全衰竭的时候.没有梦想的生活是黯淡的、贫乏的、空虚的生活.对生活的热情期望、勇敢追求和执著信念,作为青春的遗产留在心中.所以,人一定要有梦想,并且要为之不断努力.从美国追求平等权利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"我有一个梦想"到我国古代的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"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"再到近代革命的先躯孙中山先生的"以天下为己任"都告诉我们,成功背后都有梦想的支撑.